清史专家说过: 尚家文化 文能治国,武能安邦
尚家文化深博渊源,对孔子的为人之道,老子的处事之道,大学的修身之道,庄子的养性之道,孙子的韬略之道,鬼谷子的权谋之道,孟子的君臣之道,荀子的学习之道,韩非子的统御之道,特别是易经的天地之道,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。
“太和殿” 崇祯9年,崇德元年(1636年尚可喜33岁)皇太极称帝,改国号为清,封尚可喜智顺王。其后(崇德元年,崇德七年)多次对尚王说:姜太公(姜子牙,姜尚)是你们尚姓始祖,先辈,一定精通天地之道吧,大清已定,怎样才能长治久安,江山永固呢。尚王指出,第一:一定要在北京安天下,北京是帝王从政的最佳之地。第二:要把明朝的“皇极殿”改成“太和殿”。太和殿更符合大易文化,“太和”二字出自周易,意为在天道的主宰下,阴阳和合,太和元气常运不息,万物和谐共存,其意又是万年和顺,国泰民安,它不仅是北京的中心,也是“中天”的象征,是北极星的投影,北极星是天上的中心,是天皇大帝的精气之源,是皇天大地的象征。
清顺治二年(1645年)改称“太和殿”原面阔九间改为十一间,72根大柱(明代用的是采用自川,广,云,贵等地的金丝楠木)清代用的是龙脉所在地长白山深山之中的松木。
“清东陵” 清顺治年间,年轻的顺治皇帝也象以往的皇帝那样,早早地给自己选择陵址。顺治6年,尚可喜46岁,被封平南王,奉命攻广东,临行前夕,顺治帝问尚王大清的“万年吉壤”,尚王指点尊化子兰关昌瑞山脚下那块地是风水宝地。
顺治8年,顺治帝以围猎为名来到尊化马兰峪,来到丰台岭下,被那里的秀美的山川吸住了,他不由自主勒住马,仰望凤台山苍松翠柏,岗峦起伏,昌瑞山蔚然深秀,明丽喜人,层峦叠嶂的山峰,若起若伏,又有石壁峭立,俨如门户,其势可纵可合,顿感“王气葱郁”有“龙蟠凤翥”之慨。顺治骑在马上流连忘返,为此地的灵山秀水所震撼,当即传旨“此山王气葱郁,可为朕寿宫”。从此昌瑞山前便有了规模浩大,气势恢弘的清东陵。按风水讲此地龙脉来自太行,连接燕山,东西走向,势如巨波,山如五魁站班,指峰佛手。所依的昌瑞山,前有金星峰,似朱雀翔午,后有分水岭,若玄武垂头,左有鲇鱼关,青龙蜿蜒,右有黄花山,白虎麒祥,左右两水,分流夹绕,天地邂逅,龙虎交牙,烟炖,天台二山对峙,形成天然关隘,称为兴隆口(龙门口),这叫四出之山,生八方之龙,如万马自天而下(见郭璞的“葬经”),更增加皇陵园的神秘色彩和皇权神秘的气氛,与庄严肃穆的皇家陵园保持了高度的和谐统一,可称得上清陵中的第一风水宝地。后来许多精于堪舆之术的风水家看了顺治帝的陵穴之后,非常吃惊地说:就是让我们踏遍海内的山山水水,我们也找不到这样的好地方。
颐和园,圆明园等都是镇国运而建造的,都有尚家大易文化的体现所在。
如今,60年建国大庆前重修永定门是振国运的最佳举措。
北京还有3个镇国运的最佳风水点。